第六百一十七章 火上浇油(1 / 2)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3942 字 1个月前

在历史上,自青苗法颁布之后,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一对挚友就彻底闹掰,形同陌路,而之后二人唯一合作的项目,也就是将宋朝廷彻底拉入党争的泥潭,最终是在徽宗时代被终结,差一点点就延续到北宋灭亡。</p>

这真是一个大悲剧,也令人感到惋惜。</p>

明明都知道问题在哪,明明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p>

不过由于张斐的到来,导致这个情况发生一点点变化。</p>

二人从历史上的你死我活,变成现在的既竞争又合作。</p>

最初赵顼的安排,就是你们一人管一件事,各司其职。</p>

但是到底还是以新政为主,司法改革为辅。</p>

主次分明。</p>

当时在保守派看来,司法改革也就是制衡新政用的,没有别的用处。</p>

故此二者的合作,在河中府取得不小的成功。</p>

但问题是河中府的成功,导致朝中是有不少人转变为真心支持司法改革,他们开始认为司法改革才是宋朝真正得出路,应该以此为主。</p>

同时又有不少人,认为司法改革比新政更为可怕,于是他们开始倒向新政。</p>

主次开始变得有些模糊。</p>

必然就会发生矛盾。</p>

去年大家都还是合作大于竞争,如今王安石要求在东京东路推行青苗法,虽然这是制置二府条例司的既定计划,反倒是河中府是一个阴差阳错,但是此时此刻,王安石这么做,在所有人看来,那就是一种竞争。</p>

保守派一部分人认为新政离开公检法就是不行,他们现在都懒得去反对王安石,因为他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寄托,全力支持公检法。</p>

但革新派却认为,公检法就是建立在我新政的财政基础上,没有我的新法,你们公检法都建不起来。</p>

基于这些观点,可以预见的是,今年二人肯定是竞争大于合作。</p>

河中府。</p>

“元学士,你说什么?”</p>

何春林直接从椅子上蹦跶起来,“让让商人来监督我们的盐债和盐钞?”</p>

包括蔡延庆在内的一众官员,也都是惊讶地看着元绛。</p>

这可真是一大奇闻。</p>

让商人来监督官府,你确定你不是在说梦话吗?</p>

元绛解释道:“不是监督,这只是普通的商业合作,我们能查他们的账,他们也能查我们的账。”</p>

韦应方道:“那也不行,咱们是官,他们是民,咱们查他们的,那是理所当然,但是让他查咱们的,那会贻笑大方的”</p>

蔡延庆也不解地问道:“元学士,你为何要答应他们?”</p>

元绛道:“我是完全出于财政考虑,如果我们愿意让商人来监督,那么商人将愿意接受盐债作抵押,这能够促使我们的盐债卖得更好,也更令人信任。”</p>

蔡延庆点点头:“原来如此。”</p>

韦应方却道:“如此说来,那些商人并不信任我们的盐债?”</p>

说着,他又阴阳怪气道:“他们难道不相信公检法吗?”</p>

元绛道:“这是两回事,我之所以愿意与商人交易,与公检法毫无关系,完全是因为这么做,有利于财政。</p>

我们可是不打算只用一次盐债、盐钞,其后每年都会发放,如果解库铺认的话,可以拿着盐债直接从解库铺借钱出来,那么大家购买盐债,就再无担忧。</p>

至于说面子问题么,我倒是认为检察院会更加丢人。”</p>

韦应方问道:“元学士此话怎讲?”</p>

元绛呵呵道:“我要借此告诉检察院,只要我们官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来查,不仅仅是他们检察院专有的权力。而且盐债的卖得好,可不是他们检察院的功劳。”</p>

此话一出,在场的官员稍稍点了下头。</p>

反正检察院也是要来查的,再让商人来查,也没有什么关系,况且他们心里也都清楚,一旦解库铺都认盐债,盐债肯定卖得更好,一旦财政上来,都属于他们的政绩,而且他们心想,发盐债改善财政,总比逼着他们交税要好啊!</p>

元绛又道:“此外,税务司向我们询问,盐债、盐钞是否值得信任?”</p>

何春林道:“他们问这个作甚?”</p>

元绛道:“因为有人向税务司询问,是否可以用盐债、盐钞交税。”</p>

大家都沉默了。</p>

元绛问道:“你们怎么都不说话。”</p>

众人又眼巴巴地看着元绛。</p>

说什么?</p>

这盐钞和盐债不是敛财工具吗?</p>

要人人都能够拿这些交税,这不又还回来了吗?</p>

但他们也不能反对,要是反对的话,那不是告诉别人,这盐债、盐钞不值得信任,那谁还会来用。</p>

税务司从头到脚,包括问得每个问题,都这么令人恶心。</p>

迟早有一日,他们会玩完的。</p>

他们的计划果真是缜密啊。蔡延庆却在心中默默为此点赞,又站出来打圆场,“方才元学士不是说,盐债、盐钞不是一锤子买卖,既然如此,百姓当然可以用来交税。”</p>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又继续道:“前些年盐钞泛滥,也不完全是因为官府滥发盐钞,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民间大量囤积盐钞不置换盐,如果能够用盐债、盐钞交税,也能够给予官府提供一个收回盐债、盐钞的渠道。”</p>

元绛笑着点点头道:“蔡知府与我想得一样,此外,如果用盐债交税,是不算利息的,从税上面收回多少盐债,我们都是赚得。”</p>

韦应方道:“元学士,蔡知府,我以为还是先看看他们会怎么查,毕竟咱们官府的许多账目,都是需要保密的,尤其是河中府,这还涉及到军事机密。”</p>

元绛点点头,“那就依韦通判之言。”</p>

何春林突然问道:“对了!韩寺事怎么还未来?”</p>

此话一出,大家突然反应过来,韩寺事怎么还没有到,去年就应该出发了呀。</p>

元绛眼中闪过一抹心虚,道:“这我也不大清楚,我并未收到消息。”</p>

他们哪里想得到,韩绛现在正在洛阳跟好友赏花,他就是要等到河中府木已成舟,才会来的,不可能他真的过来,推翻皇庭的判决。王安石让他过来,也就是要给这些官员一个期待,让他们不至于去跟公检法死磕到底。</p>

不过王安石现在可能有些后悔这么干。</p>

皇庭。</p>

“张三,听说爹爹来信了。”</p>

许芷倩推开门来,兴冲冲地问道。</p>

张斐点点头。</p>

许芷倩道:“爹爹在信上说了什么?”</p>

张斐道:“岳父大人说自己的身体还不错,而且更多年轻的官员加入他们检察院,推崇法制之法。”</p>

说着,他又将手中的信,递给许芷倩。</p>

“这是好事啊!”</p>

许芷倩急急接过信来,然后仔细地看了起来,见到许遵在信上说,越来越多的年轻官员加入公检法,推崇法制之法,登时那喜悦之色,跃然纸上,可看到最后,她不免微蹙眉头,“王学士有可能马上在东京东路推行青苗法。”</p>

若无特别重要的信,许遵很少给张斐来信,但是新法的推行,与公检法有着密切关系,许遵得知王安石可能会尽快在东京东路推行新法,这是一个分道扬镳的信号,立刻就给张斐来信。</p>

许芷倩偷偷瞄了眼张斐,见张斐只是把玩着手中的茶杯,不禁问道:“你你怎么看?”</p>

张斐偏头瞧她一眼,笑道:“其实从始至终,王学士就没有打算配合过,当时我来河中府,在王学士看来,也是我们配合他们。”</p>

许芷倩道:“可是目前看来,新法配合公检法是非常成功的。”</p>

张斐道:“在京城的时候,二法合作,也令免役法大获成功,但是王学士并不觉得这是新法的成功,或许现在他也有同样的感受。”</p>

许芷倩又问道:“如果新法离开公检法,能否获得成功?”</p>

张斐沉吟少许道:“这得看王学士会怎么操作,但我估计总会出些问题的。”</p>

许芷倩急切道:“那你赶快写一封信劝劝王学士。”</p>

“没用的。”</p>

张斐摇摇头,道:“我之前能够劝说王学士接受我的建议,是在于能够让新法受益!”</p>

不等他说完,许芷倩就急急道:“现在新法配合公检法,也能让新法受益啊!”</p>

张斐道:“但也有可能会让新法彻底走向灭亡,首先,王学士是要顾着一大群人,那些人支持王学士的新政,为得也是荣华富贵,但如果配合公检法,他们的用处可能就不是那么大,既然如此,他们为何还要支持王学士。</p>

此外,大家也都会将功劳记在公检法头上,关于这种言论,当初在东京执行免役法时,就已经出现过。</p>

王学士不但要处于利益考虑,还要出于政治考虑。如果我写信劝他,配合公检法,我敢保证,一定适得其反!”</p>

话说至此,他突然愣了愣,然后倏然站起身来。</p>

许芷倩吓得一跳,“你干什么?”</p>

张斐点点头道:“你说得对,我是该写封信劝劝王学士,你来帮我写吧。”</p>

许芷倩道:“可是你方才不是说,写信过去,反而会适得其反。”</p>

说罢,她突然警惕地瞧向张斐,“你你莫不是期待王学士失败?”</p>

张斐摇摇头道:“我从未期待王学士失败,我只是认为他不会听我的,但如果不写的话,好像这人情上就说不过去。”</p>

“是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