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9 去而复返(1 / 2)

风暴,来袭。

其实,人人都知道,蓝夏和塞卡两大电影节正在展开激烈对决,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就已经显露端倪。

但一直以来,这都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尽管人尽皆知却没有人戳破那一层窗户纸;而且,两个电影节之前始终错位,塞卡的崛起伴随着蓝夏的坠落,位置颠倒、地位互换,却始终不曾堂堂正正地展开正面胜负的较量,严重影响了对决的精彩程度

也就是说,蓝夏在巅峰时期,塞卡还非常稚嫩;塞卡全面强势的时候,蓝夏则渐渐式微,二者之间是错位的。

自然而然,也就缺少了你来我往的巅峰对决、强强碰撞,火花始终保持暗潮涌动的状态,张力拉满、硝烟弥漫,却不曾真正地撕破脸,就连媒体和观众的站队也不需要太鲜明太强势,和稀泥也没有什么问题。

一直到今年。

准确来说,即使是今年,蓝夏和塞卡也没有完全撕破脸。

归根结底,两大电影节之间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纯粹只是流量竞争而已,甚至就连性质都不一样;于是,他们之间始终保持表面的礼貌与平和,坦然面对一场公平胜负,没有必要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但今年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蓝夏准备翻盘,塞卡需要保持,张力也就来了。

再然后

引爆。

此时此刻再次回首就可以发现,在蓝夏电影节宣布主竞赛入围名单前,“抢人大战”就已经有些许硝烟味了。

彼时,蓝夏和塞卡不相伯仲、互有胜负,一些作品前往蓝夏首映、一些作品则选择塞卡首映。

尽管蓝夏雷厉风行地果断出手,依靠抢下陆潜而抢占些许先机,但塞卡方面也完全没有必要慌张心虚。

两大电影节之间,依旧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直到“星落之城”的异军突起,成为打破局面的关键钥匙。

对此,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包括黎世宽在内,他预料到了电影的成功,但没有预料到如此程度的疯狂,然后,事情就进入加速阶段,被卷入一阵飓风之網

这厢,高寺林、艾娅和宋江潮携手抵达塞卡,迎接他们的是超过四百名记者的狂热队伍,引爆塞卡。

在机场的抵达大厅,三位演员被记者们足足拦截了三十分钟,一阵狂轰乱炸,问题核心正是蓝夏的召回以及“星落之城”的颁奖季前景,老道如高寺林和艾娅在记者的密集攻击力,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紧接着,塞卡方面就宣布,他们即将和“黑名单计划”展开合作,从明年开始,设置一个黑名单论坛:

专门针对编剧们。

不管是已经入行成名已久的编剧,还是在行业内部苦苦挣扎的低收入编剧,亦或者是对编剧感兴趣的新鲜人,全部都可以报名参加,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蓝鲸影业和塞卡方面还将报销全部食宿。

纯粹就是一次交流论坛,欢迎编剧们的全部参加。

这也成为塞卡在全球最大发行市场的层面上,再次往前迈开重要一步,在发行领域外,打开全新局面。

另外,“星落之城”在加场到十五场的情况下,所有门票依旧在短短七分钟内全部售罄。

一票难求。

传闻,黑市上,这部电影的门票已经轻松突破五位数,尽管没有蓝夏那么夸张,票价也令人咋舌。

此时,电影甚至还没有登陆塞卡,第二波加场的声音就已经在塞卡蔓延,强势抢走开幕电影的风采。

热浪,一波接着一波。

那厢,前脚离开蓝夏后脚一个转身就原地返航的陆潜,风尘仆仆地抵达千岛之城,时隔十四个小时后又再次踏上这片土地。

机场,盛况空前

根据记者反映,因为整个情况着实太特殊,塞卡记者们第一时间就得知消息,并且通过网络传播到蓝夏,所以所有人都知道,“星落之城”是第一个被召回的剧组,以至于整个蓝夏都陷入疯狂的沸腾之中。

熙熙攘攘、密密麻麻,超过两百人的接机团队,依旧蔚为壮观。

在这里有一个小小的细节:

蓝夏的接机队伍远远无法和塞卡相提并论。

难道是蓝夏的记者们不够热情不够疯狂吗

当然不是。

而是大部分记者在最后一天放映结束后也离开了蓝夏,纷纷赶往塞卡,和剧组一样,他们也需要赶场。

尽管蓝夏电影节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也非常重要,但奖项名单只需要阅读一下结果就好了,没有必要在现场守候;相较而言,第一时间前往塞卡准备开幕式,这显然重要多了,这并不是困难的选择。

结果

所有人都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和陆潜一样。

那些资深记者们全部前往塞卡,包括江士奇、班菲菲等等,留在蓝夏的则全部都是年轻缺乏经验的记者,这也是一个有趣的反转。

于是,机场接机团队汹涌沸腾,也许人数不够,但热情与疯狂却毫不逊色,因为他们都知道:

机会来了。

现在就看,谁能够牢牢把握住机会,将蓝夏电影节最后一天的盛况变出一朵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