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李正此时的重点暂时放在了西面。</p>
他万万没想到,对抗系统会给出这么复杂的态势。</p>
虽然在红蓝对抗之前对一切最复杂的状况都做出了预测和推演,但白方加入,还是让他感到了压力。</p>
这一场仗不好打。</p>
同时应付两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p>
只要自己错一步,整个局面就会崩塌。</p>
面对即将来自蓝方的打击,在短时间内,红方的反击力度是相对虚弱的。</p>
至少要熬过36小时。</p>
DN3已经开始陆续发射,但摧毁对方的GPS系统卫星和间谍卫星需要时间。</p>
要让对方的GPS失效,回到同一水平线上继续掰手腕,至少需要2436小时。</p>
其实,丧失了北斗系统仅仅是战斗力下降的其中一部分,蓝方和黄方还对红方的高分卫星也动了手。</p>
被击毁的卫星里面还包含了不少侦察卫星。</p>
这种卫星双方都有很多,哪怕非军事专用的也有部分民用卫星也能暂时替代这个角色。</p>
只是这种替代毕竟不如北斗加侦察卫星这个组合更为好用。</p>
失去了北斗卫星,也并不是说红方就完全丧失了导弹攻击能力,因为导弹的精确制导并非只依靠导航定位,也有惯性定位等等模式,只是精确度上会有所下降,并且在攻击移动目标的时候比较吃亏。</p>
在所有的现役导弹里基本都装有惯性导航装置,这是最稳定又最不容易被干扰的一种导航装置,尤其是在战略级别的导弹上,一定会有这种东西,因为对于战略级别的导弹来说,误差几百米甚至上千米问题不大,反正一颗下去都是平掉一片。</p>
要弄明白卫星导航对导弹攻击精度的影响,就必须明白现代导弹攻击的制导手段。</p>
就拿最常见的巡航导弹来说,其制导方式一般包括飞行初段为惯性导航,飞行中段为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卫星导航,飞行末段改为平台惯导景象匹配导航。例如蓝方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最型改型的制导方式为惯性导航系统地形匹配数字景像匹配Ⅳ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地形辅助导航(米级),射程达2500公里时,圆概率误差只有10米。</p>
如果去掉了其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误差就不会是十米,或许是几十米,甚至百米。</p>
这就是卫星的影响。</p>
至于失去侦察卫星,那就是失去了随时监控战场动向、发现敌人和进行战术攻击后现场评估的能力,这也影响指挥层的战术决策和反应能力。</p>
目前,红蓝黄三方已经进入了相互不断摧毁的能力。</p>
毕竟三方在外太空的卫星还是很多的,一时半会还打不完,哪怕是黄方和蓝方使用的标准系列导弹,它也有库存数量的,并且标准系列导弹只能攻击低轨上的卫星,而中高轨需要X37B去完成。</p>
不过X37B毕竟只是个飞行器,它需要重型猎鹰火箭才能发射上去,上去之后还要去靠拢卫星,靠近之后才能攻击。</p>
而红方反卫星手段虽然多,但要说简单直接又粗暴,那就直接就上DN3,这玩意最高的射程能达到36000公里,一款武器满足所有需求。</p>
从手段上看,红方攻击更为凌厉。</p>
不过代表着红方就在这次的太空反卫星较量中占据优势。</p>
原因是数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