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谁是元凶(2 / 2)

锦衣状元 天子 1826 字 21天前

朱四道:「那就让唐寅去吧。他现在没有在朝为官,朕给他委派个差事,也不给他具体的官职,让他去查明事情原委……诸位卿家可有意见?」</p>

内阁大学士费宏出列道:「陛下,若是朝廷委派一名没有官职的人前去查案,只怕于法理不合。」</p>

有心人听出些门道。</p>

难道皇帝是想借机,再给唐寅官职?现在探讨的问题,难道不是用不用派人去的问题?怎么一上来就讨论起派谁去的问题了?</p>

朱四显得很坚持:「朕对唐寅承诺过,只要他不愿意,不会再让他回朝当官,就算现在有差事交给他,朕也不能违背之前做出的承诺。就让锦衣卫派几人随他去,另外……朕认为从翰林院中抽调几人前去探访,随唐寅一起,应该最为稳妥。」</p>

既要派唐寅,还要派翰林院的人去?</p>

这是什么路数?</p>

只是因为地方有百姓去矿场闹事?</p>

就算真的要查事情原委,难道不是让刑部的人去最为合适?或者六部中抽调人手也行,怎么偏偏选中翰林院的人?</p>

孙交道:「老臣赞同陛下的意见,翰苑中人多步涉及朝堂纷争,老臣举荐翰林侍讲杨慎,以及翰林编修徐阶二人。」</p>

众大臣目瞪口呆。</p>

随即他们好像明白什么,感情皇帝跟孙交的对话,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吧?</p>

皇帝一说要派翰林院的人去查此事,孙交立即就有人选举荐出来,这能是巧合?难道孙交早就对此事有过深思熟虑?</p>

朱四没有马上应允,而是望向杨廷和,问道:「不知杨阁老对此有何见地?派人去,还是不派?若真要派人,以唐寅、杨慎和徐阶这三人,不知意下如何?」</p>

问题又抛到了杨廷和这里。</p>

其实杨廷和也不太能看明白这事情到底有什么诀窍。</p>

地方百姓闹事,闹得很不是时候,照理说此时地方上矿山交接都已经谈妥,锦衣卫都要把矿山交出来了,而地方官绅也都在配合知府衙门接手矿场,怎么突然就有人跳出来闹事?</p>

这闹事的,想来不会是地方官绅吧?</p>

当然事情无绝对,也有可能是府衙的作为触及地方百姓根本利益,百姓忍无可忍,才奋起反抗?</p>

再不然就只有一种解释,根本就是皇帝的人,也就是锦衣卫,心有不甘,挑唆了地方百姓前去闹事。</p>

可先前锦衣卫开矿时,跟地方百姓的关系本来就闹得很僵,锦衣卫如何做到把地方百姓给鼓动起来的?</p>

再或是锦衣卫先招惹了地方百姓,逼得地方百姓还击?</p>

杨廷和一时理不清头绪,但依然俯首作答:「老臣附议。」</p>

朱四一脸严肃地点头:「那好,就让他们赶紧去调查,在这之前,矿场移交之事暂缓吧!」</p>

本来杨廷和还不明白,想的是,既然孙交举荐了杨慎去,那让自己儿子去查查怎么回事,倒挺好。</p>

杨廷和一直觉得杨慎需要更多的历练。</p>

但皇帝随后说,要把移交矿场之事往后拖一拖,杨廷和便明白过来,这件事皇帝和锦衣卫必定是始作俑者。</p>

杨廷和赶忙道:「陛下,有关矿场移交之事,不能拖延。若为避免矿场与地方百姓再起争端,应以地方官府增派人手前去维护,此时采矿之事可暂时停歇,等交接完毕之后继续也不迟。」</p>

不是叫停开矿,是暂时叫停采矿。</p>

意思不是永久停止,而是先停它个几天,等事态平息后再继续采矿。</p>

朱四道:「采矿之事绝不能停,每天下来铁矿石产量那么多,怎能随便就叫停呢?那可是朝廷好大一笔收入。」</p>

很多大臣不以为然,还朝廷收入呢,朝廷几时从采矿中看到过一文钱?</p>

「不要以为朕说的是虚言,过去两年,从内府调拨出的银子,有多少是因矿窑而得?所以叫停之事,朕绝对不会答应!」</p>

朱四道,「不过为防止再起争执,朕会命令尚滞留当地的锦衣卫多加留意,再有人前去闹事,一并拿下法办!就算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也必须要遵守规矩,难道只因为他们看起来可怜,就可以随意到官办的矿窑闹事吗?」</p>

朱四的态度异常坚决。</p>

不能因为百姓是弱势方,就可以任由他们胡来。</p>

那可是朕的矿场,目前不过是交给户部帮忙打理,而没说要把矿场收入也一并转交。</p>

谁去矿场捣乱,那就是影响朕的财源,朕绝对不会让他好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