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阳奉阴违(1 / 2)

李治你别怂正文卷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阳奉阴违农户供长生牌位这件事,李钦载不赞同也不反对。</p>

个人崇拜其实和迷信是同一个性质,不同的是,被拜的对象不同,一个是凡人,一个是神佛。</p>

李钦载的本质仍是无神论者,当然,是掺了水分的无神论者。</p>

遇到寺庙道观,也不介意进去拜一拜,见了僧人也不介意布施一点,前提是,拜的寺庙道观必须灵验,不然就是诈骗,衙门告他去。</p>

求子求平安求避孕什么的,可信可不信,态度很随和,但要是有人说抖腿散财,右眼跳灾,那就必须信了。</p>

钱财方面,容不得丝毫玩笑,心诚则灵,宁信其有,不信其无。</p>

“三五年内,番薯应该就能普及整个大唐了,日后若再遇灾年,百姓至少不会饿死,总比啃白泥要强。”李钦载叹息道。</p>

“白泥”指的是观音土,早在春秋时期民间便已发现,观音土能充饥,当然,害处也很大。</p>

所谓的观音土,其实是指制作陶瓷器的高岭土,看起来很白很细腻,跟面粉一样,吃了确实能扛饿,但这玩意儿终究是土,不是食物。</p>

吃进腹中再喝水,水与土在腹中融合膨胀成硬块,无法排泄,吃了观音土的人,其实命已经丢了一大半了,很多人都会活活胀死。</p>

大灾之年,人命如草芥,千里饿殍的景象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那画面堪比地狱,惨不忍睹。</p>

所以李钦载发现番薯粮种的意义,其实是非常伟大的。朝堂上的官员们锦衣玉食,不曾经历疾苦,或许觉得它就是一种新的粮食。</p>

但在民间,那些经历过饥荒的普通百姓,却比官员们更清楚番薯这个物种的分量。</p>

它不择地,旱涝皆可种植,也不需要精心伺候,种进土里迎风就长,而且产量惊人。</p>

千年以后的辫子朝,人民被统治者奴役得那么凄惨,但辫子朝的人口却仍然破亿,达到中国历史人口的巅峰。</p>

那不是因为统治者多么了不起,而是因为番薯这种新粮种被引进了中国,在当时繁重的苛捐杂税之下,它的存在仍然养活了无数人,这个苦难的民族才得以繁衍下去。</p>

百姓们在家里供上李钦载的长生牌位,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唯此才能表达百姓对李钦载感恩的心情之万一。</p>

翁婿俩随口聊着番薯推广的事,但李钦载说到这里,滕王的表情却闪过一丝阴霾。</p>

“丈人咋了?小婿刚才说得不对吗?”李钦载好奇问道。</p>

滕王摇了摇头,沉声道:“自古以来,人祸往往比天灾更可怕,老夫这两年走遍大唐的河山,方知地方子民处境之难,百姓之疾苦,可比御史们奏疏上说的严重多了。”</p>

李钦载皱起了眉:“丈人是遇到什么事了?”</p>

滕王沉默半晌,低声道:“番薯是好东西,各地州县百姓只要种下了,等到收获之时,没人说它不好……”</p>

“然后呢?”</p>

滕王语气渐冷:“但有的州县,却连试种都不愿,老夫从长安带去的粮种,也被他们扣留在官署,根本不发给百姓,反倒是非议老夫折腾,贻害民生。”</p>

李钦载睁大了眼:“哪个州县,竟如此大胆。”</p>

滕王冷冷道:“江南道,岭南道,十余州县官员,皆抗拒种植番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