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在陛下而不在我(2 / 2)

定河山 风雪云中路 1797 字 21天前

“朕已经命杨继元,福建那里的叛军,一旦完成剿灭之后。将其中的青壮俘虏连同眷属,都移交给你们便是。你们刘家之前募集的流民,朕就不交给你们了。但朕同意你们,可以再内地流民之中,再召二十万户。不过,不许一次性招走。这二十万户是三十年之内,准许你召的总数。这也算是朕与朝廷给你的支持。免得你到时候,再人手不足。”</p>

抿了一口,手中从大理国带回来的极品普洱茶之后,黄琼又站起身来道:“朕能做到的,都已经做到了。朕只希望,你们将心思放到外面,而不是眼皮子只盯着身边。在外面,为我华夏子孙打下另外一块基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吗,何必只看着内地?朕也相信,你们刘家掌控天下对外通商百余年,眼皮子不会那么窄。都说故土难离,可人挪活不是吗?”</p>

“你父王这么多年,一直煞费苦心,又是招兵买马,又是打造军械囤积战马,花费了多少钱帛,却连三年都没有能够坚持下来。他的心思,朕不是不理解。但只是他用错了方向。若是他将用来收买朝廷官员,组建叛军的那些精力和财力的哪怕三成,去用到海外,恐怕早就打下一片江山了。到了朝廷遥不可及的地方,称王也好、称帝也罢。”</p>

“谁又能管到他?好男人志在四方,何必非得咱们汉人自己较劲,自己相互屠杀?早将精力放在外,他又何必走的那么早?不管开国往事究竟如何,可毕竟已经过去上百年了。他还有什么可放不下的?非得与自己较劲。朕也知道,你心中未必能够放下与朕的仇恨。如果将来你有了一定的基业,想着杀朕一个回马枪,朕也等着便是。”</p>

黄琼的话音落下,对于这位主的话,刘晋礼却是陷入了沉思。尽管不想承认,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主说的这番话极为有道理。父亲若不是纠结当年的事情,真按照他说的,以刘家的实力,到哪不打下一片基业?别说称王了,便是真的称帝。就大齐那点,连远洋都出不去的水师,就算这位主暴跳如雷,可又能拿着刘家上下奈何?</p>

父亲的确有些过于死心眼了,而自己也不止一次劝说,可终归还是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当然,这其中也有故土难离。外面再好,可那毕竟不是故乡。更何况,父亲的部下都是大齐的人。若是真的决定出海另外寻找天地,恐怕那些部下至少要有大半都要散了。那个时候与现在不同,现在那些人都已经彻底无法再留在大齐,就算海外再难也得跟着自己走。</p>

不过刘晋礼转念又一想,父亲的失败是因为他遇到了,也许是父亲天生最为强劲对手。若是以当初太上皇在位的那点水准,搞不好父亲这个时候,都打到了京兆府了。若不是这位主横空出世,放弃朝中那些被父亲渗透了大半的老将不用,破格启用了一大批年轻将领。硬生生的,将父亲苦心训练的二十万大军,以少胜多打的全军覆灭,山河易手未必不可能。</p>

只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已经晚了。想到这里,刘晋礼在心中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躬身道:“陛下,草民既然已经决定放弃整个琉球基业。那就是远离大齐,绝对不会做出自相残杀的事情。不过草民也劝陛下,若是大齐能够刷新吏治,遏制宗室不再鱼肉百姓,做到唐太宗那样爱民如子。便是有人有野心想要造反,他也不可能动摇大齐的根基。”</p>

“自从始皇帝肇基以来,历朝历代亡国,大部分从来都不是因为单纯的外敌入寇,或是有野心的人造反。根子和问题,都是出在那些帝王身上。官逼民反,才是真正的反。如果大齐历代皇帝,都能爱民如子,大齐的宗室和官员不鱼肉百姓,不兼并土地,不让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民。当初家父即便是有野心造反,又去哪里募集到足够的军马?”</p>

“若不是朝廷的那些官员,过于贪婪,一个个视财如命。家父便是再有钱,又岂能收买到整个广南东西路、福建路的,那些文武官员为家父卖命?所以陛下,要想我们不在自相残杀,大齐不在出现任何的内乱,不给外敌任何的机会,根子不在我们,而是在陛下,在陛下的子孙和朝廷所作所为。若是大齐没有内乱,又哪里会来的外患?”</p>

“古语有云,君为舟、民为水,水亦能载舟也能覆舟。大齐若是真想长治久安,黎民百姓才是重中之重。若是陛下真的能够做到爱民如子,让天下百姓不在挨饿受冻。便是草民野心再大,恐怕也兴不起太大的风浪来。所以陛下,大齐乱不乱,能不能千秋万代,从来都不在孤悬海外的草民这些人,而在于朝廷,更在于一国之君的陛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