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才华惊四座(2 / 2)

蔡邕首先反应过来说道。

其他人也连忙附和道:

“探花此乐府诗一出,我等更不敢班门弄斧啦,从今日起,此诗必将传遍洛阳的大街小巷,探花之名,天下知矣!”

张寻此时心里可是乐开了花,丝毫没有一丝窃取诗仙成果的惭愧之态,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现在的张寻心里想的是:

“一直盼望能出名当官,看来我的梦想距离实现不远了啊,哈哈哈……”

正在白日做梦时,忽然听蔡邕说道:

“老夫已年过半百,膝下仅有一女,常感一身所学不能传承下去,虽收了些徒弟,然天资稍逊,这些年一直寻觅传人而不可得,今遇探花,深感吾道后继有人也!

因此,老夫有意收探花为徒,只是……只是不知探花意下如何啊?”

蔡邕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

毕竟张寻此时表现的才华太过令人震撼了,他也有些拿不准张寻是否愿意拜他为师。

这下张寻可不是白日做梦了,这可是真正的梦想成真了,这个提议立马也赢得了旁边众人的一致赞成。

众人皆附和说,若如此,则必成一段千古佳话什么的。这样的好事张寻岂会反对,他当然太同意了。

于是张寻立马跪下,纳头便拜道:

“恩师在上,请受徒儿三拜之礼!”

张寻的动作很迅速,他生怕蔡邕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定马上后悔了,因此连忙行了拜师礼。

其实他这倒是多虑了,古人对信义看的还是很重的,话既已出口,便无更改的道理。

何况在场还有这么多人看着,就是反悔也丢不下那个脸啊。

这一点可不像后世之人那样,出尔反尔,比比皆是。信义在他们心中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有用处时,便大谈信义。

而一旦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则立马抛弃,不带一丝留念。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吧!

言归正传,行过拜师礼后,侍丛立马端茶上来递给张寻,张寻接了茶,恭敬的跪着递给了蔡邕。

蔡邕接过饮罢,便象征性的训导几句,在众人的见证下拜师礼就算完成了。

在座皆是豁达、不拘小节之人,因此便将一些繁文缛节都省了,就连张寻的束脩都省了。

所以,拜师对他来说,这可是只赚不陪的买卖。

虽然蔡邕省了张寻的束脩,但张寻心里也实在有点过意不去,要知道,学生拜师,奉上拜师礼可是天经地义的事啊!

就是后世的学生向老师求学不是也要交学费吗?

因此,张寻感觉还是应该有所表示,可是该送什么呢?张寻一时间可犯了难。

张寻想道:

“寻常的钱帛之物,恩师未必看的上眼,恩师乃当今大儒,想必更看重教化世人之功,希望将一身所学传承给世人,那样必受天下及后世士林学子的敬仰与爱戴。

这可是每一个真正的儒林大师日思夜想的人生梦想啊!”

不过张寻又一想:

“可是,文化的传递哪有那么容易啊,光是将所有的字识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毕竟每个字的发音不同,要想全部记住,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