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胆(2 / 2)

清军退到许昌后根本没有入城,而是继续撤退,他们目的明确,回家!

成功遏制住了流寇往中都、南直隶蔓延,歼灭几万流寇,活捉诸多大头领,“汉江郡王”居功至伟。

年底又有不少文官武将上奏朝廷,给予黄汉加官进爵,要求皇帝给“汉王”爵位的呼声喧嚣尘上。

朱大典得到皇帝首肯后返回曹州布置换俘事宜,黄汉不去管这样的小事。

罗汝才、刘国能被俘获后再放还,他们在流寇中的威望会荡然无存,即便他们还能够裹挟流民从贼,遭遇“红旗军”之时恐怕只有两种可能性。

望风而逃应该是首选,发现情况不妙再次举手投降肯定是第二选择。

是否能够换回大明藩王?换回谁?换几位?

黄汉更加不上心,这些王爷就是大明的蛀虫而已,死活跟黄汉不相干,之所以摆出一副出手相救的嘴脸,目的还是千金市骨。

但是朱大典却是无比认真,他从俘虏中挑选了三个能说会道的,扣下了他们的家眷,派遣他们去寻找高迎祥送上他写的书信。

内容当然就是阐明用罗汝才、刘国能换大明藩王,约时间和地点,承诺他可以亲自前往流寇占领区跟高迎祥面谈。

眼看着就要过年,接到高迎祥的回话也得是明年正月,朱大典在兴奋和忐忑中期待。

他之所以决定亲自去跟高迎祥谈判,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他朱大典一身是胆。

可以想象,如果他办成了这件大事,在士林肯定声名赫赫,说书人会把这段佳话广为流传。

他也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心理准备,流寇杀人不眨眼,以骗他去谈判为名拘禁或者杀害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黄汉在年底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流寇采取守势防备“红旗军”发动突袭,没几天就松懈了。

因为哨马、暗桩传回探报,“红旗军”主力已经远在长江边的安庆府,果然没有在河南开战的意图。

“红旗军”没有主动进攻,高迎祥也没敢再往东进兵攻城略地,双方貌似有了默契,暂时保持现状。

清军撤退的消息,黄汉已经得知,奈何鞭长莫及,奈何不占天时地利。

耐寒的六万左右的满蒙骑兵都做到了一人双马,隆冬季节,北方的河流都冰冻成了通途根本无法为阻敌加分。

地冻三尺,临时挖壕堑阻敌工作量太大,根本不现实。

况且“红旗军”骑兵人数还达不到清军的一半,展开追逐战之时根本不敢分路进兵,因为存在被清军掉头反包围吃掉一部的可能性。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是大明腹地,清军骑兵被追得到处乱窜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杀戮黄汉不愿意看到。

审时度势,黄汉干脆放弃了算计这彪清军,反正明年秋天发动平辽大战,届时战火在敌方燃烧,会避免内地军民大量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