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跟教廷抢生意(2 / 2)

得到消息之后,已经认识到数学知识重要性的户部跟工部联合了礼部上奏,要求枢密院那边以最快的速度通知耶律大石和韩世忠不许焚书,额外还要求两人在那边继续大力搜集书籍,等着礼部和户部、工部派人过去鉴别。

的赵桓也忽然想起来了,阿拉伯数字跟阿拉伯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阿拉伯数字的起源是阿三,阿拉伯人不过是将之传入了中原。

这也就意味着朱罗国和潘地亚国那边说不定还有什么好东西。

同样的,除却三哥那边之外,塞尔柱那边是不是也有什么好东西?推而广之,再往西呢?会不会还有什么更好的东西?

老祖宗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虽说三哥那边一亿百姓十三亿牲口的制度很坑,虽然塞尔柱那片地方实在是太能boo,虽然此时刚从树上下来不久的欧罗巴蛮夷们还在啃掺着石子的黑面包,但是他们那里的书籍是无罪的,说不定还能在某些方面给大宋带来好处。

然后赵桓就决定派出以太子赵谌为首的书籍拯救团,去拯救那些即将被毁掉或者已经被毁掉但是还能抢救一下的书籍。

同时再带着大宋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去跟教廷抢生意——

众所周知,大宋之前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而印刷术传入欧罗巴的时间还要在蒙元南侵之后,现在的欧罗巴并没有掌握印刷术或者说就算掌握也不过是掌握了比较初级的技术,跟大宋的技术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

而同样众所周知的是,现在欧罗巴的蛮夷们正好处于疯狂的前夕,他们宁肯饿着肚子也要购买赎罪券。

所以,当教廷印刷粗糙的赎罪券跟大宋印刷精美的赎罪券摆在眼前时,是不是可以说明大宋的赎罪券更能赎罪?那些欧罗巴的蛮子们会怎么选择?

如果再进一步,是不是可以把欧罗巴的水搅得更浑?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赵桓谋划好了这一切之后,忽然发现整个面局里面少了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个有影响力的红衣大主教。

如果是跟教廷合作,那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只要把印刷术和底版交给教廷并且讲好分成条件,剩下的事情自然由教廷来出面解决。

可是赵桓又没打算跟教廷合作,因为一个拿着赎罪券镇压整个欧罗巴的教廷并不符合大宋的利益。

恰恰相反的是,一个无法镇压整个欧罗巴的教廷和一群对教廷不满但是又拿教廷没办法以致于互相离心离德各自心怀鬼胎的欧罗巴才符合大宋的利益。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一个有影响力但是没能力成为教皇的红衣大主教就成了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