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马从何来?(2 / 2)

但是赵桓对此却只感觉头疼。

选秀这种事情,让孟太后和朱皇后去操心就行,自己堂堂一国皇帝,什么样儿的人间绝色没见识过,还一个个哭着喊着的要投情送抱,想想都烦的慌。

所以赵桓干脆带着李纲和杨再兴等人溜出了宫去。

而且自从上次冒充自己的舅子哥尝到甜头之后,赵桓就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开始了冒充舅子哥之路。

赵桓这次去的汴京城外的村子。

皇城司那边怎么找那些不得志的文人然后开启扫盲班是皇城司的事情,想要把义务教育全面铺开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但是汴京城外的村子却因为近在天子脚下,已经开始了轰轰烈烈建学堂的运动。

赤着胳膊的青壮肌肉虬结,手中挽着儿臂粗的绳子,大夯在整齐的口号声中被高高抛起又重重的砸在地面上,豆大的汗珠滴滴答答的从青壮们的脸上慢慢滑落,掉到地面之后又消失不见。

还有许多已经不再年轻的老人因为已经干不动这种体力活而选择去搬运一些砖石,或者是打打下手,就连庄子中的妇人也是忙着劈材烧水,好保证这些青壮们在忙活完后能吃上一顿饱饭。

只有那些说懂事还不够懂事,说不懂事却也有些懵懂的熊孩子们在围着工地来回奔跑,时不时跑到妇人那边去帮忙或者捣乱,偶尔会因为惹祸被妇人训斥上几句,然后又作鸟兽散。

倒是没有人在意赵桓一行人——

瞧这打扮就知道是汴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说不定就是路过庄子,搭理他们做甚?

赵桓轻轻摇了摇手中的春宫扇,笑道:“朕还是喜欢看这样儿的景象。”

李纲也点了点头,附合道:“若非官家,只怕金兵已经成功南下,大宋江山也早已处处烽烟,又何来这般的景象?臣,为官家贺!”

被李纲这么一夸,赵桓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瞧这话说的,夸的多过分?请加大力度!

然后李纲就加大了力度:“如今官家又大施教化,若大宋百姓真如官家所说那般人人得以读书,那可当真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说不得,臣等也能青史留名了。只不过……”

赵桓扭头瞧了李纲一眼,问道:“只不过什么?”

“只不过,官家说要让所有的孩童都从小练习骑射,却是不太现实。”

李纲微微躬身,答道:“微臣这几天也一直在考虑这事儿,却是越想越头疼——纵然教员之事好办,可是马匹又该从何而来?

一处学堂,少说也得有匹马才行,一个县中便有数十上百个村子,需要的马匹数量便不止百匹,推而广之,一个州,一个府,一个路,却不知该要多少马匹?”

赵桓却不以为意的道:“当初牟驼岗就有两万匹马,以后自然就能有更多。实在不行,朕还有两处地方,有着大量的好马。”

李纲一听赵桓这话,心中顿时就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