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八 压力山大的中央政府(2 / 2)

万历1592 御炎 4327 字 1个月前

正好宫廷里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宫女和内侍,萧如薰就定下规矩,刚进来的小内侍和小宫女就派到皇庄里种地或者养蚕缫丝,供给宫廷之用,满两年之后再调入宫廷服务。

小宫女年满二十三岁就可以放出去,但是内侍则不行,他们一生都要留在宫中。

宫里面有些时候不需要那么多的内侍来服务,留着也是浪费粮食和钱财,但是没了下面的子孙根,放到民间也不可能,但是总归要有个去处。

那么各地的皇庄和矿地就是最好的去处了,皇庄里有很多土地可以耕种,专门供给给皇室,派出内侍到皇庄里耕田种地,可以减轻民间负担,节省皇室用度。

除此之外,萧如薰还把现有的铁矿铜矿等金属矿全部收归国有,不准私人开采,还派出经验丰富的矿工和宦官、军队组成探矿部队,到处探查金属矿藏,成立新的皇矿。

有一些萧如薰记忆深刻的大矿藏,他还专门标出来让探矿部队专门重点探查。

原来万历皇帝的矿还有地方豪强的矿全部收归国有,最好的管理者就是这些内侍,皇帝的家奴,至于开采矿产所得的钱财,则全部充入内帑。

倒也不是他贪财,皇帝名义上富有天下,名义上握有绝对权力,名义上只有他说了算,名义上他掌握所有人的生死,但是这里面有多少猫腻,有多少哑巴亏,只有皇帝自己清楚。

但是只有一点是真真切切的,天下第一缺钱且永远缺钱并且永远不可能不缺钱的人,真是皇帝本人。

逢年过节的赏赐,各种名目的赏赐赈灾,那是真真切切的一掷千金,所以萧如薰很快就理解了皇帝内帑存在的意义。

各种赏赐,各种名目的奖励,还有宫廷内部的一切开支,全都是走内帑不走国库,赚得多,消耗更多。

皇帝保留内帑和产业,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钱袋子被人掐住,那日子可真不好过。

为了避免皇室家奴外出欺压地方,萧如薰还给了地方的中央调查司分局节制宦官总管的权力,一旦发现贪污不法欺压地方良善或者克扣下属该有的俸禄和食物的,立刻押解进京。

处斩,别无二话。

萧如薰清楚这些宦官的需求。

没了子孙根,少了一大享受,一生也没有指望,唯一的享受就是花钱吃美食,也没有留给后代的需求,自己有钱肯定是花掉,及时行乐,所以对于皇家来说,宦官是最好的家奴。

他们绝对是最希望皇朝存续给他们庇护的,皇朝要是没了,他们这些寄生人也就没了。

为了他们自己,他们会比大臣更加忠心耿耿的给皇帝服务,尤其是这些能混到地方矿务和农庄总管位置上的人,对此更是清楚。

皇帝并不亏待他们,该给的都给,外出地方办事的比在皇宫内办事得到的更多,且是轮换制,不存在被惩罚之后发配到地方去工作,而是正经的轮换工作制。

干活的人一年一换,管理的人三年一换,还可以随时调入京城服务。

将宫廷内剩余的劳动力派上用场,不养闲人,同时还能促进人员流动,避免宫廷内的太监们和老女官们结成利益共同体欺上瞒下,流水才能不腐。

而这样做,也能锻炼一批能干的家奴,锻炼一批善于管理人员打理资产的家奴,对皇室的财产进行更好的处理,萧如薰也就不用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些事情上,能全力应付国务了。

将皇室的钱袋子盘活了,皇帝手上有钱,对国库没有依赖,那么对百官的约束力就更强,里子面子都有了,否逢年过节连饭都请不起一顿,连红包都发不起,那算什么皇帝?

文武百官对此无话可说,就算有话,自然也不敢说。

皇帝眼下大力巩固皇权,各种招数层出不穷,把权力牢牢把持在手,办事雷厉风行,毫不犹豫,对官员要求极高,在这样的高压状态下,官员们也被迫和皇帝同一个步调前进,否则极有可能被丢下来,连九等宴席都吃不到。

大秦虽然立国才一年,但是新气象新动向已经明明白白的展现出来,群臣为之凛然。

现在,被视作立国之战的播州之役大胜的消息传回了京师,西南不服管束的土司杨氏被彻底剿灭,大秦威望大涨,在地方上的威慑力大增,所有官员立刻意识到皇帝即将对西南动手。

皇帝必然携大胜之威在西南大搞土改,将西南彻底掌握在手中。

在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他们也预感到了更加忙碌的未来即将到来。

中央政府的压力真的好大。

他们大部分还不知道萧如薰有大规模移民填充西南的想法,只知道皇帝肯定不会放过西南那些土司们手握的东西。

干掉一个军事实力最强的杨应龙会大大助长皇帝和军方的主战意志,战争恐怕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完结。

但是大秦立国一年,家底子还不够厚实,还有很多需要用粮食用钱的地方,皇帝能动用的也只剩下吕宋和缅甸的储藏了。

直到现在,很多官员才看到了皇帝经营缅甸和吕宋这两块『蛮荒之地』的意义,稍作开发三四年,居然就等于再次获得了两个省的生产力。

大量的粮食通过海船进入长江,直接运送到了播州战场,也不知减轻了江南数省多大的压力。

之前的辽东危局也有很大一部分粮食是靠缅甸和吕宋支援的,这些地方产粮实在是很厉害,完全可以作为给大秦内地输血的存在,所以建设强大的水师把控两地实在是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