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欢而散(2 / 2)

崛起军工 安溪柚 1508 字 1个月前

不说别的,就在刚才在小会客厅内看的那份由武云哲起草的《火炮综合研制规划》,就让柏毅忍不住击节赞叹,因为通篇只叙述了一个思想,那便是实事求是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

要知道在后世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逐渐确立这个思想,之前要么是一味的仿制苏联,要么是一头扎进西方高精密武器装备中不能自拔,而两种发展思路利弊参半,都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具体情况,正因为如此,才在九十年代后期才真正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发展之路。

却没想到原本是几十年后的发展思想,却在50年代初的当下看到,这让柏毅感到亲切的同时,也不免对武云哲的眼光和气魄所折服,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军工系统深受苏联影响,所研发的武器装备也带着浓厚的苏式风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苏式装备的那种粗放的研发制造模式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特别是那种将武器装备当做消耗品的研发思想,不但造成设计上的因陋就简,在制造上也是能省则省,至于在装备的日常保养上更是毫无精细可言。

虽然这样研制出的武器装备简单,后勤压力大减,对军队素质要求不高,战斗力生成迅速,性价比可谓高到离谱,看上去是各国梦寐以求的武器装备研发思想。可当深入使用之后方才发现,这种性价比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情况其消费比较之于精密的西方装备并没差多少,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高出不少。

就已苏联最经典bp—1步兵战车为例,这款被定性为“炮灰”的装甲战斗车辆,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都很简单,价格更是低廉,然而在这些种种好处的背后,却是发动机大修间隔时间极为短暂、行驶油耗居高不下、人机功效差到离谱、战场抢修聊胜于无,其结果就是后续的持续投入更高不说,战斗力也无法得到基本的巩固和维持,以至于到后期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正因为如此,武云哲能在这个时代提出这样的武器装备发展思想可以说是极有远见的,当然风险也是必不可免的,首当其冲的便是与苏联既有的装备研发思路有着极大的冲突,如果没猜错的话,先前亚克托耶夫之所以暴跳如雷,多半也是因为武器装备研发思路中的严重分歧。

柏毅猜测的没错,亚克托耶夫对于中国自主研发的单项武器还能够批判的接受,但对苏系范畴的武器装备发展体系却决计无法容忍,因为这不单单是挑战的权威地位,更是对成熟的苏联装备发展体系的撼动。

作为一位苏联著名的军工专家,苏系装备思想体系的奠基人,亚克托耶夫绝对不会允许有着这样的事情发生,而总后首长和武云哲却是极其注重实效的人,合适就用,不合适就更改,绝不会多说一句废话,如是便同亚克托耶夫等一众苏联专家对立起来,直至最后双方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