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一亩三分地”上试种红薯(2 / 2)

欧皇崛起 太上老牛 2334 字 1个月前

种下地后,马林并未轻松下来,而是忙忙碌碌的。为了保证红薯的产量,最基本的粪肥是必不可少的。还有草木灰,作为土钾肥,也是必不可删少的。

唯一让马林伤脑筋的,就是磷肥不好搞,哪怕是土法的磷肥……

一直以来,华夏古代农业都很发达,汉朝时就开始流行使用粪肥,导致粮食产量居高不下。后来,又发现含钾的草木灰也能肥田。

所以,华夏农民们虽然不懂啥叫“三肥齐全”,但也误打误撞地早就学会了施加氮肥(粪肥)和钾肥(草木灰),只差磷肥了。

但磷肥真的很罕见,除了自然界里的磷矿石外,就只有骨头粉什么的带点磷了……

偏偏磷肥的作用还挺大,可以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还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等等……

可马林并不想把磷肥的秘密透露给大明,因为,大明官员心里藏不住事啊,有点好东西,肯定急着显摆,特别喜欢“昭告天下”。

明朝人知晓了这些秘密马林并不担心,毕竟,明朝农业本就发达。可是,若是欧洲人知道这些,那就不好了……

马林能在欧洲成为能养得起6万大军的顶级富豪诸侯,和他利用别国不知道的先进农业技术有很大关系。

若是他把这些招数告诉明朝,要是将来别国偶然从大明得到这些技术,肯定会引发欧洲农业上的革命。

像是原本历史上的荷兰,不就在17世纪,就搞了什么“农业革命”吗。而荷兰人之所以在本土搞什么“农业革命”,就是在占据了台岛后,通过想台南的汉人移民,学到了不少东方农业技术,并促进了荷兰农业的大发展……

当然,现在台岛归马林了。至于荷兰人,还是哪儿凉快去哪儿呗……

而葡萄牙人和大明有矛盾,加上侵占了大明的小弟马六甲王国的首都,正好引起了大明君臣的不满,很长时间内无法跟大明王朝好好接触了。而这段时间,对于马林来说是最宝贵的。只要渡过这段时间,到时候,自己就赚够钱了……

而且,明朝粪肥和草木灰的利用已经很成熟了,他也不好说不行,反而要重视粪肥和草木灰的使用。

但若是不施加磷肥的话,从农历7月过4个月正好到了11月初的样子。那时候,已经是初冬了,非常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所以,为了让红薯顺利结出果实,马林必须抓紧。而抓紧的办法嘛,自然是寻找磷肥的替代品了。要不然,生长慢了,估计满朝君臣都无法看到红薯的收获了。

最终,马林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从鱼多的河塘地步捞淤泥……

有鱼类生活的河流,鱼死后,尸骨肯定沉入河底,与淤泥融为一体。如此,鱼多的河流的底部的淤泥,含磷量肯定不低。虽然远不及正常的磷肥,但多捞点,肯定没事。毕竟,河泥又不像花费,用多了还烧跟……

于是,马林开始让刘谨找锦衣卫帮忙打听,京城哪条河流里鱼多。然后,派人去挖河泥,作为“一亩三分地”上那三分地的红薯的磷肥。虽然含磷量低,可胜在河泥没有副作用,使劲堆就是了……

同时,粪肥(处理过的)和草木灰什么的,也是大量上。反正都是天然绿色肥料,用多点也不怕。不像化肥,用多了容易烧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