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庶吉士们的态度(1 / 2)

大阁老 离之渊 1727 字 1个月前

张位随意看过《庶吉士储养培训疏》后,又重头到尾认真看了一遍,一旁的庶吉士见张位如此,笑问:“张修撰写了什么,让明成兄看得这般细致?”

张位脸露郑重之色,将奏疏递给那庶吉士:“这疏中所言有些意思,肩吾兄且看看。”

那庶吉士名为沈一贯,字肩吾。

沈一贯接过奏疏仔细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一言不发,陷入沉思。

其他庶吉士见张位、沈一贯思索的样子,都不禁有些好奇,不就是题请六部堂官、各省巡抚为我等授课吗,怎还看了那么久?

“肩吾兄,张修撰写了什么,让我等也看看。”庶吉士们出声打断了沈一贯。

沈一贯歉意地笑了笑,将奏疏传给边上的李维桢。

此时,众庶吉士都是围了过来,一同看张敬修写的奏疏。

待众人看时,张位朝沈一贯问道:“肩吾兄觉得张修撰那‘挂职’之法如何?”

沈一贯摇了摇头,只说了两个字:“不妥。”张位听了不语。

过了一会,众人已是看完,讲堂中却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在琢磨疏中所言的‘挂职’之法。

王家屏见各位‘同学’都默不作声,便出声问道:“诸位年兄觉得疏中所言如何?”

“忠伯兄,这‘挂职’之法于我等庶常,却是不太妥当吧。”在授官前与张敬修一同赴‘琼岛春云’游玩的朱赓说道。

“不错,我等入翰林不易,若是要去任浊流官,那当初又何必参加馆选?”徐显卿也道。

“正是,若是任浊流官,我却是不愿,便是这所谓的挂职亦是不可。”

“不错,请六部堂官、各省巡抚为我等授课自是好事,只是让我等去任浊流官,那便算了。”

……

三十名庶吉士中,有二十多名都觉张敬修这在京城各州县挂职任官的方法不妥,其余未表态的除了陈于陛、王家屏和于慎行外,便只有张位、李维桢及沈懋孝了。其中,李维桢是湖广人,沈懋孝则是张敬修的亲戚。

王家屏三人一看过张敬修的疏中所说的‘挂职’,便知庶吉士中必无多少人会支持。

这也正常,庶吉士散馆后,一等的可留在翰林院为翰林,次一等的则为御史、给事中,最差的也能进六部为主事。试想一下,在后世考上中央部委的大学生,有几个会愿意去县乡基层的?

更何况,在明朝官员里,翰林,御史,给事中都是可算得清流,乃是清贵的官员,因为他们不插手地方具体事务,而浊流就是具体的事务官,地方亲民官。

堂堂庶吉士,去担任举人、监生就可任职的亲民官、事务官,就算是‘挂职’,那也是要被人笑话的,这还怎么养望?

所以在馆课中让六部堂官、各省巡抚为他们讲授政务民生,他们也都会觉得不错,但想让他们放下身段,去任一任这亲民官,便无多少人会乐意,除非内阁真的同意张敬修疏中所说,将‘挂职’纳入散馆时重要考评依据。

只是若张敬修在未取得多数庶吉士的支持下,就将奏疏送入内阁,并被内阁票拟通过,下发至翰林院实行,那必定会激起翰林及庶吉士们的反对,而张敬修也会引起众怒。

王家屏见无多少人支持,忍不住说道:“诸位年兄,我等寒窗苦读,今已入得天子堂,就不可再如以往般只精研性命,更需务实学的办事之能,为老百姓谋福祉。我等要实现‘修齐治平的抱负,就切不可忽视事功之学。我等只从别人口中听得政务民生,便真是如此吗?还需躬行实践才行。

诸位,张修撰在给我这封奏疏时,亲口说过,若是内阁同意他这‘挂职’之法,他就要自请去州府挂职任浊流官。其以状元入翰林尚且有此志愿,难道我等就甘心落于人后吗?”

众人听说张敬修自己也愿去挂职任浊流官,都是沉默下来,在他们看来,张敬修身为翰林官,德行高洁富有名望,本是清贵之极,为何会愿意自甘堕落去任那浊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