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评卷(2 / 2)

大阁老 离之渊 1475 字 1个月前

杨博首先看的就是张敬修的万言策,这万言策有得看一阵,杨博坐在圈椅上微低着头看卷,见卷上开头写着‘臣闻人君之治天下者也,必安攘并举,而后可以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断并行,而后可以收天下之实功’,不由捏须暗笑,这张家子还挺会拍天子马屁。

待慢慢看下去后,杨博的笑容渐渐敛去,神情严肃起来,身子微微往前,凝神看起策文的每一个字。

半个时辰后,杨博读罢张敬修的万言策,只觉心潮澎湃,喝了口茶后才慢慢平静下来。此刻,杨博心中有种‘晋主伐吴,喜获二陆’之感,他身为吏部尚书,为今科贡士中有张敬修这样有辅国之才的才俊欣慰不已。

杨博提笔凝思片刻,在卷子上画了个圈,表示一等,又注上评语:此策非一时之策,若行之,可利在千秋!再盖上自己的官戳后,将这万言策转给户部尚书马森。

马森已是看了五份卷子,此时张敬修这万言策还是第一份转给他文章,当下认真看了起来。

他先不看文章内容,而是先看杨博的评价。见杨博给了一等,又看了那评语,心中好奇起来,什么样的策略能得杨博这般评价?

一份卷子看了半个时辰,马森只感策文所提实在大胆,但也确实将策题所问分析的鞭策入里,只是其中策略真要实行起来,整个天下必要大动干戈,作为管着整个国家钱袋子的户部尚书,他自是知道大明两百年来积累的赋税、土地、户籍之弊,也正是如此,他对这般大胆猛进的大策不太看好,但也给了张敬修一个二等。

兵部尚书霍冀接过马森转来的张敬修考卷,见两位尚书一个评为一等,一个评为二等,都属于高评,当下也细细看了起来。作为文官掌管兵部,他对张敬修改变重文轻武之风有些不满,但又前两位尚书珠玉在前,也不好给太低的评价,故而也给了个二等。

三位尚书的评卷意见肯定会影响到其他读卷官,就看是评一等的多还是评二等的多了,一等的多就能进一甲前三,二等的多也能列为二甲前茅。

待这万言策转至首辅徐阶手中之时,卷子上已有六个一等,六个二等,若他再给个一等,就可进三鼎甲,交予天子定夺;若给的是二等,也会是高卷,呈送天子御览,定下名次。那么,徐阶会给一等还是二等呢?

……

读卷官夜以继日阅卷两日,终于在三月十七日天黑前,把四百份考卷全部评阅完毕,最后由两位阁老总核等级,没多久就已将二、三甲名次排定,而一甲三人的名次由天子最终定夺。

张敬修的万言策并不在一甲三人之列,可见徐阶最终还是给了二等,不过想想徐阶作为江南大地主的代表,又哪能赞同张敬修那‘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及那针对富人的‘累进税制’。不过张敬修的殿试策确实太出色,言尽了国朝之弊,他自诩唯才是举,也不好给个中等以下,就只能给个二等,从而不让张敬修进一甲。

殿试前十五名的卷子选定之后,就要呈给天子御览,由天子定出前十名及三鼎甲名次。

按照以往规矩,在殿试最后的名次安排上,皇帝和大臣权力是有划分的。

二甲、三甲的名次,天子说了不算,前十名的人选天子也不能拿主意,唯有最后的前十名名次,以及三鼎甲才是皇帝能定夺的。除非皇帝对读卷官推荐的卷子不满意,去其他未荐上的卷子中‘拾落卷’,并重新排定名次。

当然,若皇帝真这般做了,这就是对读卷官的不信任了,而读卷官都是些什么身份,全是朝廷大员啊,以大明文官中的风气,在看到天子不信任自己之后,很可能会导致这些读卷官集体辞职,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故而,除了太祖朱元璋之外,也没有皇帝这么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