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好消息(1 / 2)

血魂1937 负凌云 2035 字 1个月前

320好消息

谈起当时中国的军事改革,不得不说说在这次变革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德国。

当第一次大战爆发时,孙中山先生力主中国应保持中立,反对加入英法日美的协约国参战,而北京的段祺瑞政府此时与德国断交,中山先生南下护法决心推翻段氏政府时,德国方面联络中山先生,表示愿提供两百万美金的援助,中山先生亦有中德进行军事经济合作的构想。1921年中山先生派代表赴德国,表达愿借重德国的技术与人才协助中国的发展,但基于现实考虑,德国未同意与南方的广州政府建立正式关系,但中山先生以私人名义已开始秘密聘请多位德国顾问与技术人员在广东服务,建立了日后国民政府与德国军事合作的基础。

一战德国战败受凡尔赛合约限制,被迫缩减军备与军队规模,大量的军人退役,许多与军需有关的工厂企业失去发展机会,面临着严重的失业与倒闭危机,德国此时亟需发展海外市场来减缓国内经济问题,于是促进对中国关系开始加温,建立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德国对华外交的中心,取代了以前对中国领土与政治利益的企图。

而最高当局的国民政府早在1927年就开始与德国军方接触,德国原则同意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最初中国提出的顾问名单上是一批如冯·马肯森、鲁登道夫等在一战中声名显赫的人士,但是德国军方认为这些人名头太响亮,容易被发现,所以婉言拒绝,第一批来华的德国军事顾问是马克斯·鲍尔上校、斯图兹纳中尉和霍姆尔少尉三人,由此揭开了中德军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1933年一月“小胡子”当选德国总理取得了德意志的政权,旋即撕毁凡尔赛合约,开始重整军备扩充军力,对于钨矿砂的输入非常迫切。

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与制造枪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华南地区的产量又占亚洲第一,中国的钨产量zhan有世界举足轻重之地位。

德国陆军在历次战争中一贯的优异表现,也使南京政府决定以德国军队为范本来建立新的中国军队。

所以中德很快就建立起军事和经济合作的关系。

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

德国对华军售与顾问指导,都获得德国政府的核准与支持,尤其是1933年之后,中德双方的往来达到高峰。

这些德国顾问团来到中国,除了有退伍军官以外,还有一些济与技术专家,他们对于中国的工业状况多有所了解。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力量是不足以支应一支现代化陆军作战需要的,所以必须要从速建立自主的军火生产工业;建立战略性铁路网也是极为必要的。

于是赛克特顾问引进德国和卜楼公司(hapro,原名handelssellschaftfurdtrielleproduckte),将资金、技术与生产设备转移到中国来投资,又引进西门子洋行与乌尔夫公司,整修浙赣铁路、平汉铁路、湘黔及玉南、南萍等铁路,由德国来提供贷款器材技术,协助中国进行交通建设与重工业建设,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国防体制建设方面,赛克特顾问于1933年提出《陆军改革建议书》,他建议:中国急需的不是人数庞大的陆军,而是全力建设一支训练精良、装备齐全的精质部队,应先建立一支模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其它部队完成国军的改造。这个建议为最高当局采纳,

1934年开始大量的德制装备开始运到中国,在一批价值一千五百万银元的军火中,包含24门15公分野战重炮(即德军fh-18型),20门37公厘战防炮(即德军pak35/36型),数千支毛瑟二四型步枪,数千支捷克造轻机枪((zb-26),与瑞士奥利根(orelkon)公司的20公厘机关炮,此外西门子的通讯器材、蔡司望远镜、德制轻战车,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各种装备,开始进入了中国的部队服役。

暂10旅这支在国军序列中的二流部队当然不会分到最高当局用金贵的外汇和宝贵的矿业资源换来的德式装备了。

最高当局忙着用这批进口的装备武装他的中央教导总队和87、88师这样的嫡系王牌部队。